号: 551813016/202403-00055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4-03-11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工作总结

作者: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03-11 10:40 信息来源: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阅读次数:

2023年,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市“新春第一会”及全省人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部署2024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助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团结奋斗、砥砺前行,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精心指导下,砥砺奋进、行稳致远,坚定不移稳就业、育人才,坚持不懈惠民生、促和谐,齐心协力优服务、解难题,干成了一批大事要事,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获得省政府激励。

——我们深耕内涵、提质增效,人社事业“新活力”充分焕发。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力量,将主题教育焕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获评全国法治人社建设优秀单位、2023年度全省、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黄山市、歙县、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弘扬“四下基层”有关经验做法被省厅宣介。政务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位居全省、全市第一方阵。

——我们凝心聚力、和衷共济,民生福祉“新画卷”精彩绘就。就业促进和“新徽菜·名徽厨”两项暖民心行动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黄山市被确定为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全国联系点。社银合作“就近办”黄山标准被确定为省级标准。获评全省社保经办系统“最佳社保窗口”。

——我们把握重点、开拓创新,人才人事“引力场”不断激活。黄山选手勇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2金。获评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承办及参赛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安徽省集训参赛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皖南旅游人才联盟助力“大黄山”域内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合作不断深化。

——我们学人之长、创己之新,劳动关系“和谐号”愈发响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在省级考核中5次获得A级表扬。黄山市、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评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优秀集体。劳动争议柔性化解典型案例、“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创新升级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广。

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从深发力,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同心聚力稳定就业底盘。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补贴7000余万元、惠及员工超10万人次。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走访企业2001家次、问题解决率10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6亿元,同比增长36%。“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实现56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任务。二是精准施策护航重点群体。组织89场“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建成9家高校人才工作站,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66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100%。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3.87万人,任务完成率106.47%。有意愿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100%。三是拓源挖潜开发人力资源。“就业春风行动”“走百镇联千村送千岗”“邻工夜市”持续推进,举办招聘会3000余场、提供岗位75万个(次)。组织729名高校毕业生赴71家重点企业开展“生临企境”毕业生就业体验活动。“邻工集市”微信小程序为1.9万家企业发布岗位45.8万个次,促成岗位对接4.6万人次。举办“才聚黄山 智汇皖南”2023年大黄山旅游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9家,同比增长87.78%。四是品牌活动助力创业黄山。举办第二届中国黄山“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设置海外赛道,大赛期间签约项目86个,协议投资额126.67亿元。在全省率先上线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包,企业好评率100%。举办创业集市、“周六创业课”、创业安徽训练营等创业活动300余场,开展创业培训5517人,组织4期乡村振兴创业特训营,新增1家省级青年创业园、1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全年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创业者超2000人。

(二)聚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细谋划,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织牢。一是精准扩面推动全民参保。实施数据找人计划,建立数据共享比对机制,持续跟踪监测双招双引企业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9.19万、73.41万、14.68万、18.88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利企惠民政策高效落实。616家企业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7924.12万元,7000余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9538.15万元,6000余家企业减征工伤保险费1300万元。为全市7.6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2.65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分别增加120元、152.46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6509.8万元。三是社保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入实施,多级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完成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新核算,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稳步推进,黄山市补充工伤保险工作有序实施。四是社保经办服务不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28项建设任务扎实推进,社银合作“就近办”合作网点拓展至256个,745个村(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级平台全部开通,安徽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应用逐步扩大。推广“暖民心工作法”,组建社保服务队,上门服务7000余人次,电话寻访4000余人次。五是基金安全持续规范。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出台社保基金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创新开展社保基金监督云讲堂。扎实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不断强化制防、人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切实保障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坚持强化人才人事,从新着力,立体化人才支撑作用充分彰显。一是技能人才队伍增量提质。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评选认定2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被推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人获评“江淮杰出工匠”,5人获评“安徽省技能大奖”。大力实施“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培训徽菜师傅731人,推荐认定省级“徽菜名厨”5名。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近1.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623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二是专业技术人才育强培优。选拔产生13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招引博士后11名。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组建工商联职称评审委员会,推动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全年继续教育培训2.8万人,成功申报省高级研修项目,开展高层次专家团服务乡村振兴活动,有效助力产业发展。三是人才人事服务科学规范。平稳顺利完成30项考试任务,服务考生4.9万人次。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23人,人才引进聘用145人。常态化开展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晋升职员等级908人。创新打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联训、业务联办、风险联控、难题联诊”机制,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不断健全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稳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保障医务人员及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收入,规范化开展表彰奖励评选。四是乡村人才活力有效激发。出台《实施“星链工程”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举措》,保障各项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人才评选工作,我市202名同志获评乡村振兴高中初级人才。启动乡村振兴首席服务官引育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乡村推介官、乡村设计师、乡村运营师特色乡村人才开发培养项目,期间每年认定10名“星级乡村振兴首席服务官”等,示范带动更多人才在乡村发展。

(四)坚定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从严把控,治理效能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根治欠薪更加深入有效。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亲自督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根治欠薪工作。建成市级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提升改造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安薪行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欠薪统一集中接访等,全市共协调和受理投诉举报案件295件,办结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842条,帮助1455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1556.18万元。二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有序。全面建立劳动关系预警维稳机制,“点对点”培育指导服务41家非公企业,7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全部建设运行。加大电子劳动合同推广,全市订立电子劳动合同2.4万份。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全年培训合格515人。发挥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作用,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支持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调解仲裁更加便捷高效。全市8个仲裁院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规上企业调解组织建制率达60%,“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调解案件97件。3家企业调解委员会获批金牌调解组织,“三送一检”活动服务企业922家。全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84件,调解成功率85.06%,“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快调速裁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25件。

(五)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从实出发,人社系统基层基础全面夯实。一是党建领航赋能发展。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抓好人社事业的根本保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有关经验做法先后5次被市委主题教育办宣介。选树培优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徽蕴清风 廉洁社保”案例获评全省百个“一支部一品牌”优秀案例。二是创优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推行“一门综窗”改革,积极构建人社综合服务体系,人社全领域17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人社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编制《涉企服务助企政策一本通》,组建青年仲裁员和“社保蓝”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人社政策宣传并提供上门服务,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四个季度评议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是数字人社加速推进。全省统一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全省人社政务服务主题地图在黄山先行先试。线上线下全面推行企业职工退休等11个“一件事一次办”,整合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最大力度实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集成公共服务207项,全市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3万人、签发电子社保卡130.63万人,覆盖率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连续5年开展全市人社系统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学政策、钻业务、优服务蔚然成风。开展明察暗访和“局长走流程”,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分析和学习培训会商机制,全年人社政务服务办件量15万件,好评率保持100%。“利企便民优环境 人社服务再升级”政务服务案例获评全省政务服务百佳案例。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法治人社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信访矛盾形势安全稳定,全年受理12345等渠道诉求1052件,受理信访37件,办结率100%,来信来访逐年下降。开展“黄山人社民呼我应”等系列宣传,统筹做好平安建设、政务公开、安全生产、机要档案、舆情处置、老干部等方面工作。